脾阳虚
脾阴虚
分辨:病因不同、症状不同、舌象不同、脉象不同、调治不同等。
1、病因不同:脾阳虚大多是由饮食生冷、久病体虚等导致阳气亏损引起的。
脾阴虚大多是由过度劳累、情志失调等导致阴液耗伤引起的。
2、症状不同:脾阳虚患者主要发达为食欲烦恼、腹胀、大便稀溏、腹部悲凉、畏寒肢冷等。脾阴虚患者主要发达为口干唇燥、大便干燥、体魄瘦弱、心烦失眠等。
3、舌象不同:脾阳虚患者频繁会出现舌胖,有齿痕,舌色偏淡的情况。脾阴虚患者频繁会出现少苔或无苔,舌色偏红的情况。
4、脉象不同:脾阳虚患者脉千里迟,无力。脾阴虚患者脉细数,偏弱。
5、调治不同:关于脾阳虚患者,频繁接受温阳健脾的调治才能,如使用干姜、肉桂等温热药物。关于脾阴虚患者,频繁接受滋阴健脾的调治才能,如使用玉竹、麦冬等滋阴药物。 脾阳虚的中药方剂包括温脾汤、附子理中丸、扶阳汤等。 证候:“脾阴虚,昆仲烦热,口干不欲饮,烦满,不想食。”治则:润泽脾阴,养阴和营。主方:沙参麦门冬汤加减。方药:沙参、麦冬、玉竹、白芍、天花粉、生扁豆、乌梅、佛手、甘草、五味子以上方药,水煎,取汁250~300毫升,温服,分2~3次服用,逐日1剂。若兼呃逆,声匆匆而不谐和,可加枇杷叶、石斛、柿蒂等降逆止呕;若时作干呕,可加石斛、知母、竹茹以生津降逆止呕;若大便干结者,可加瓜蒌仁、生首乌、火麻仁以清热润肠通便而不伤正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就业,统共履行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履行,请点击举报。